元宵 | 又是一年元宵時,何人伴君詩與酒?
日媒稱,“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市場”,在上海舉行的第2屆亞洲消費電子展(CES Asia 2016)上,主辦方美國消費技術協會(CTA) 總裁蓋瑞·夏培羅(Gary Shapiro)在闡述登陸中國大陸的理由時如是說。
據日經中文網5月17日報道,據德國調查公司捷孚凱(GfK)統計,世界家電市場規模約為1萬億美元。中國大陸占1/4以上,預計將很快超過美國。美國消費電子展將在2017年迎來50周年,而夏培羅表示:“亞洲展或將進一步發展壯大”。
目前已初見端倪。參展企業數和展示面積已比2015年增長了一倍,英特爾、戴姆勒和寶馬等歐美汽車巨頭均有參展。因場地限制還有很多未獲得出展機會的企業。
實際上,歐洲最大的柏林消費電子展(IFA)也于4月首次在中國舉行了“CE CHINA”。以美國和歐洲市場為主的知名展會紛紛選擇了同一舞臺,這已暗示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前景。
無人機、虛擬現實(VR)和可穿戴設備等成為亞洲消費電子展上的焦點。電視和個人電腦已幾乎不見蹤影。
夏普和東芝等日本老牌家電企業的困境反映出了這一點。
另一方面,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的中國企業發展迅猛。正在手機領域撼動三星地位的華為技術確立了高級品牌的地位,成為上海展會上的全場焦點。
那么,日本、韓國的企業怎樣才能恢復競爭力呢?其一是制定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物聯網戰略,以及構建超越企業隔閡的生態系統。
日韓企業在單個產品的功能競爭中具有優勢。而在物聯網領域,如果不同時具備硬件、軟件和應用這3個因素,就無法產生真正的價值。
在此次上海展會上,華為宣布與騰訊和海爾在智能家居業務領域展開合作。此外,京東集團也宣布了與其他企業在人工智能(AI)領域的合作戰略。
雖然中國經濟減速令人擔憂,但夏培羅表示:“這個以年均6%增長的巨大市場創造出的購買力不容小視”。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情況僅存在于歐美出口市場穩定增長的時代。無論是CE CHINA還是CES Asia,日本參展企業屈指可數。
今天 ,第十五屆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(簡稱AWE)在上海開幕。本次博覽會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辦,作為全球三大消費電子展之一,此次博覽會有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的600多家企業參展,展出了2萬多件家電及消費電子新品,被視為亞太地區家電行業發展的標桿。據了解,本屆展會的主題為“互聯網+你的家”,智能家居成為本次展會的主打,代表了未來全新的家電消費模式。另據了解,到2018年,我國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大關,而到2020年,相關市場規模則有可能達到3500億元。

據了解,本屆展會制作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,有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的600多家企業參展,展出了2萬多件家電及消費電子新品,其中包括白色家電、消費電子、智能應用、廚衛電器、小家電、環境及健康家電、零部件七大領域。
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,家電行業的調整不可避免。傳統家電市場趨于飽和,產品亟待轉型升級,智慧家庭成為未來生活的趨勢。智能、綠色、高端已經成為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發展制造的方向。
所謂智能家居,就是將傳統家電產品接入網絡,通過智能手機或智慧電腦等載體進行遠程管控。此次展會,多家企業攜智能產品來襲,尤其本土家電品牌,展示了中國智造的實力。
搭乘互聯網+這趟順風車,越來越多家電企業參與到這場科技革命當中,為曾經單調的家電產品插上了一雙智能翅膀。在此次展會上,曾經印象中乏味的廚房,搖身一變,全智能烹調家電的亮相也讓參展群眾體會到了一秒鐘變食神,打造滿漢全席的樂趣。

作為中國廚房領域的領軍企業,蘇泊爾在本次博覽會特推出創新升級的“云烹飪”智慧廚房,為受眾帶來全新的烹飪體驗。所謂“云烹飪”,是將云計算的理念運用于烹飪領域,借助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,結合時下流行的智能軟件APP,使傳統的電飯鍋和電炒鍋化身為“神器”,一鍵下單,根據菜譜,智能烹飪,助你變身食尚達人。
蘇泊爾力圖將中國廚房打造成一個超現代化“智慧美食圈”,將產品的科研力量,食品的烹飪技術,用戶的互動體驗相互融合。
烹調的智能化,讓中國廚房迎來了一次全新升級,與此同時,企業在這一過程中也實現了從設備制造商到軟件開發商的產業升級。我國本土品牌在新一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再一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為受眾展現了中國智造的實力。
據了解,目前《中國家用電器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導意見》正在加緊制定,確立了到2020年實現從家電大國向家電強國跨越的總目標。
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說:“2016作為‘十三五’開局之年,對家電及電子消費類行業向更強大的實力邁進非常關鍵”。
目前,歐美發達國家家電生產規模正在逐漸縮減,家電產業的重心正在向亞洲國家轉移。作為全球重要家電生產基地,我國家電企業逐漸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。本屆展會上中國智造的崛起,為本土企業展示自身品牌形象、提高整體知名度帶來新契機。
據了解,本次展會將持續到12日結束,展會參觀人數達數十萬,除展會專業觀眾,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者也參與其中。